近日,山東平度市李先生向極目新聞記者反映,因自家烤魚店名有“諸葛烤魚”四個字,被重慶一家餐飲公司起訴,法院判他的烤魚館侵權。李先生認為,“諸葛烤魚”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菜名,他不解為何會因此吃官司,為此他已提起上訴。5月25日,當事公司回應稱,并非惡意訴訟,而是為了保護品牌。
李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,他和妻子在山東平度市開餐館,在2012年開始做烤魚生意,主打菜品為“諸葛烤魚”,店名也有“諸葛烤魚”字樣。但讓他沒有想到,2021年,重慶一家公司起訴稱,他們的烤魚店侵害其商標權。
極目新聞記者從李先生提供的判決書看到,重慶這家公司訴稱,該公司注冊了“諸葛烤漁”和“諸葛烤魚”兩個商標。李先生的烤魚館在經營中使用的商業(yè)標識,侵犯該公司的權利。
李先生稱,自家2012年4月就開始使用“諸葛烤魚”招牌,店名也經過工商登記注冊,而重慶這家公司申請涉案商標的時間是在2012年6月和11月。李先生店內的宣傳資料中稱,諸葛烤魚源于諸葛亮,他認為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菜名,卻被重慶這家公司進行了惡意注冊。
2022年1月,北京市海淀區(qū)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。法院認為,烤魚館主張“諸葛烤魚”系通用名稱,但未提交充分有效證據予以證明。該案中,涉案商標與烤魚館店鋪標識中突出顯著部分相比,二者在讀音、含義上基本相同,僅是字形、字體大小上存在差異,二者構成近似,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或者誤認。由此,烤魚館的涉案行為構成侵權,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。法院判決被告當事烤魚館停止該案所涉侵權行為,賠償原告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及合理開支3000元。
李先生認為,諸葛烤魚是由典故而來的,對方公司此舉有碰瓷維權之嫌。且此事對他們店鋪經營也產生一定影響,店鋪從網絡平臺下架,顧客無法通過網絡下單或找到店鋪信息來就餐,如果最終敗訴,還要賠償數(shù)萬元。法院判決后,他已提起上訴。
極目新聞記者搜索發(fā)現(xiàn),近年來還有多家烤魚店鋪因使用“諸葛烤魚”被重慶這家公司告上法庭。該公司官網顯示,公司成立于2004年,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,開設超過900家連鎖店。
5月25日,涉事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,公司的行為并不是惡意碰瓷,而是為了保護品牌。
對于此事,北京大成(武漢)律師事務所柴欣律師分析表示,原告公司之前長期穩(wěn)定使用“諸葛烤魚”商標,并非基于惡意訴訟而進行的帶有不正當目的批量注冊,在其商標于十余年前就成功注冊下來的情況下,其商標是合法商標,受法律保護。本案的被告如果想主張“諸葛烤魚”系某一商品的通用名稱或一種常見菜名,則其需要提供直接的證據加以證明。被告如果堅持上訴,則需要補充早于原告商標注冊就“在先使用”的證據,及“諸葛烤魚”屬于某一商品通用名稱的直接證據,比如有關“諸葛烤魚”的行業(yè)標準、國家標準、官方文件等
推薦閱讀: